12月7日,印度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部发布了过去五年印度光伏市场的进口组件来源数据。数据表明:中国、越南是印度光伏组件的最大进口国,但进口数量随着印度光伏制造的崛起而迅速滑落。
进口金额趋势滑坡
从数据中明显可以发现:
- 自201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印度组件进口最大的来源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也是印度光伏组件进口的主要地区;
- 2020财年,受印度对华、东南亚地区光伏产品双反关税的影响,中国、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出口印度的光伏电池/组件金额大幅下滑;
- 2021财年,由于全球新能源趋势向好,印度新增光伏装机量也创历史新高,加上印度第一轮关税到期,新一轮关税要到2022年4月开始,印度迎来8个月的进口组件免税黄金窗口,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进口组件金额狂飙,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较大的出口增长;
- 2022财年,印度开始大力刺激本土光伏制造,对进口电池片和组件的关税也重新恢复。2022年4月起,印度进一步提高进口光伏产品保障关税,对光伏电池片征收25%的关税,对光伏组件征收40%的关税。
数据显示,受政策干预,印度是2022年上半年唯一一个从中国进口组件数量同比下降的国家。1-6月,中国组件出口同比增长了34%,而对印度组件出口同比却下降了76%。
- 2023财年,截至9月底,印度从中国(大陆)进口光伏组件5.019亿美元,从中国香港进口光伏组件1.218亿美元,仅半个财年就达到2022财年的71%。分析人士指出,这并非来自印度本土的需求增长,相反印度今年的新增装机可能又会重现全球增长下的印度滑坡。
但正是由于全球光伏市场的大幅增长,印度本土制造的产能大多用于出口,也就拉动了进口需求。2023年上半年,印度光伏出口金额为3370万美元,与2022年同比增长1696.4%,其中光伏组件占比达98%。鉴于美国对中国光伏的打压,对东南亚政策的不断调整,印度成为美国市场进口组件最大的替代受益者。
印度本土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一直在本土制造能力不足和进口打压的矛盾中挣扎。一方面,为了保护本土制造,印度长期设置不平等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对本土制造给与市场需求和经济政策等刺激;另一方面,印度制造又像付不起的阿斗,其能力一直跟不上本土需求。
ALMM、BIS是印度政府推出的主要非关税壁垒。而对于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的BIS强制认证,自推出起经历了十多次因本土不具备认证能力而导致的延迟;ALMM是指印度规定所有政府太阳能项目和向政府出售电力的项目只能使用ALMM清单中列出的组件品牌,进入ALMM清单的基本条件便是本土生产。然而今年年初,印度MNRE决定将已批准的ALMM清单豁免两年,相关解释是“刚刚起步的国内制造能力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国内装机需求”。
但在需求拉动和政策强硬刺激下,印度光伏本土制造能力确实在不断提升。2022年12月,印度首根单晶硅棒在Adani Solar诞生,标志着印度已不再满足于从中国进口电池片做Module Assemble(模块组装)为光伏组件,开始向上游迈进准备建立独立的硅棒、硅片、电池产业链。
根据印度咨询机构JMK Research的调查,印度现有超过500MW的组件产能只有10GW,有70GW的光伏产能正在建设之中。
印度光伏制造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落后的产能”。“落后”体现在:
- 印度投资的产能很多是从其它国家淘汰或转移的产能,印度的实力限制了投资最先进产能的能力;
- 即便印度投资了比较先进的产能,按照光伏行业技术更新的速度,这些比较先进的产能很快便会成为落后产能;
- 印度的技术、资金能力让印度的落后产能还停留在落后的产品技术上。
关于单多晶之争中国在2018年市场便已有定论,2020年中国市场上已经看不到多晶。但到2023年9月,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才提出,ALMM清单的光伏组件最低效率必须高于19%。
目前单多晶效率之差已经从多年前的0.5%扩大到2%以上,多晶组件还是能实现超过18%效率峰值。尽管印度政府旨在提高技术门槛,将多晶逐渐淘汰,但通过新技术的叠加,印度政府的最低效率门槛仍无法阻止多晶的使用。
印度媒体MERCOM报道,印度有100多家企业仍在生产多晶组件。在印度政府提出该建议后,有超过50家印度光伏组件制造商致函相关部门,要求允许多晶组件继续运行。
落后下的直追
印度光伏制造的落后,并不能阻止印度制造的快速扩张。
来自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印度制造带来了巨大的扩张机遇。除了印度本土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贸易壁垒的保护,印度还承担了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打压带来的市场需求。印度光伏制造正面临着“不管技术如何,只要做得出,就卖得掉”的好事。
如果印度规划中的70GW组件产能如期投产,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制造国,超过60%的产能可供出口。这对中国组件品牌的全球布局无疑是最大的挑战。